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丨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就在徐家汇!
8月的海派之源-徐家汇源栏目,徐家汇历史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为市民游客带来题为《新式学校的海派魅力》的精彩演讲。
上海是中国最早传播外来文化的地方,如果说“海派文化”中也应该包括科学、哲学、艺术、教育等内容,或者说确实是有一种“海派学术”的话,徐家汇就是最重要的渊源之一。徐光启、马相伯等本乡先贤,应该是上海地区的“海派学术”的肇端与始创。
徐家汇地区旧照
十九、二十世纪的徐家汇,更加成为“海派学术”的渊源。1876年,耶稣会决定放弃北京,不再谋求获取“内廷供奉”的机会,一心在上海徐家汇从事精英学术研究,启动了规模庞大的“江南科学计划”。
在此计划前后,徐家汇地区建立了上海乃至中国第一所新式中等教育学校——徐汇公学;第一座西式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第一座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第一座天文台——徐家汇天文台;第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汉学研究所,等等。
“江南科学计划”科学文化机构
?徐家汇藏书楼
1847年,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会院收藏图书。1867年初建藏书楼,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图书馆。1897年翻建新楼。
?徐家汇博物院
1868年,韩伯禄创建徐家汇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院,1883年,新院舍落成。
?徐家汇观象台
1873年,高龙磐创建徐家汇天文台,是亚洲最重要的天文机构。1875年起,提供气象预报服务。
?徐汇公学
1850年创建,原名圣依纳爵公学,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1932年改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中学。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启明女校
1904年创办,专收教外女生,现为上海市第四中学。
?类思小学
1884年初设蒙学(小学),1910年取名为类思小学。1925年为徐汇师范附属小学。1932年,徐汇师范更名为汇师中学,类思小学随之更名为汇师小学。
?震旦公学
1903年马相伯捐资创建。1908年迁至卢家湾,1928年更名震旦大学,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
“江南科学计划”在徐家汇地区构建了完整的科学传播体系和文理兼备的教育体系,徐家汇成为江南科技发展的源头,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在这里交融平衡,新的社会功能、新的科学技术在这里应运而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马相伯在徐家汇地区创建的震旦公学和在江湾地区创建的复旦公学,也是“江南科学计划”的延续性成果。
马相伯《我们的教育》
徐家汇地区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源地,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也设立在此。一个个科学文化教育机构的建成与使用,使得徐家汇地区逐渐形成了“海派学术”研学区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大学园区,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城”的概念。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1896年,由盛宣怀创立,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1921年,数易其名的南洋公学最终改组为交通大学,本校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5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交大徐汇校区是国内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现代大学校园。
20世纪30年代徐家汇地区地图
TIPS
⛪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内 *建筑修缮中,暂不开放
1918年落成的崇思楼,是徐汇公学唯一留存建筑,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以木结构为主,共四层,属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徐光启纪念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场)
预约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游上海”即可预约参观
● 土山湾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场)
预约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游上海”即可预约参观
● 上海电影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场)
预约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游上海”即可预约参观
●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上海气象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参观场次以“上海气象博物馆”官方微信公布为准
预约方式:关注“上海气象博物馆”微信,进行网上预约
● 钱学森图书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预约方式:关注“钱学森图书馆”微信,进行网上预约
● 徐家汇公园
开放时间:24小时开放
预约方式:直接前往
● 光启公园
开放时间:每天8:00-18:00
预约方式:直接前往
●徐汇公学旧址、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圣母院旧址、百代公司旧址、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暂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