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丨新时代再相遇,李天纲教授谈徐光启和利玛窦

徐家汇源

在上海中心城区西南,有一处百年文化建筑群,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最早看西方”,孕育了近现代上海乃至中国科学文明发展,策源了海派文化。这就是人文集聚、史迹荟萃、商贸繁荣、交通和畅的徐家汇,这就是上海首个都市开放型旅游景区——徐家汇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新书美文节选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图文并茂,带你熟知四百年来的海派文化“网红人物”。真人解读,伴你寻访中西交融的经典地标“打卡胜地”。还没有购入《海派之源•徐家汇源》的小伙伴,现在徐家汇源景区特推出:《海派之源•徐家汇源》新书美文节选栏目,为大家带来新书内容小剧透,精彩好文线上抢先看~

中西合璧进行时

徐光启和利玛窦:新时代再相遇(节选)

讲述人:徐承熙&李天纲

李天纲

这幅画下图(中)的两个人就是徐光启和利玛窦,为什么说这幅画是中西合璧进行时呢?画中徐光启、利玛窦两个人,差不多高矮。我们并不知道利玛窦、徐光启的实际身材高矮,我认为这是画家的设计,把两个人放在平等的地位,一个中,一个西,一个戴着明朝的乌纱帽,一个戴着中国的儒冠,穿的是布衣。徐、利是平等的,中、西也是平等的,他们是在对话,有这样好的格局。从1670年开始,这幅画出现在欧洲出版的书画里,欧洲人就认定有这样的一个关系,徐光启和利玛窦两个人在对等地谈论“天”的学问,我们称它是“徐利谈道”。

 

利玛窦(左)、徐光启(右)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院长竺可桢,跟徐光启没有亲戚关系,只看过徐光启的著作,《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他都看得懂。他提出来说,徐光启是“中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徐光启比培根要年长二十几岁,他认为徐光启是近代科学家,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先驱。

到了1983年,南丹公园改名为光启公园,申请成为文物保护单位,重建徐光启墓地,雕了一个塑像,就是我们今天放在纪念馆里的这座像。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方行找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来题写徐光启墓碑,我曾问他为什么找苏步青,他说,因为苏步青是数学家,做几何研究。当时尚未论及徐光启的其他事迹,但《几何原本》的翻译是可以肯定的。这个碑今天还在,通过承认徐光启是一个科学家,重新肯定了徐光启。几年后,在光启公园树立徐光启雕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谷城题字,认定徐光启是一个爱国者、政治家。

由南春华堂改建的徐光启纪念馆

李天纲:

徐光启和利玛窦这两个人所结成的友谊,他们开展的事业,对我们今天的发展非常有益。两个人的关系就像那幅画作一样,是平等、对等交流的。

光启公园内徐光启与利玛窦雕像

 

我读到过一本书,发现当代最重要的英美哲学家泰勒曾经提出:利玛窦、徐光启在400年前建立的这样一种关系,是人类应该去做到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原来不同,但它们相互交叉在一起的时候,双方强调的是密切合作,而不是相缠相斗。这种合作,不但是知识上相互学习,而且在信仰上也共享共融。这种关系不但保存“多样性”,而且更加积极地追求“普适性”,这是他们两人给当代人的最好启示。

 

在当今环境下,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徐光启和利玛窦两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完全可以相互学习。我们是上海人,都是上海文化的成员,自然会为有“徐阁老”这样的先贤而骄傲;同时,“海纳百川”,上海文化的特点就是特别能够学习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我们要像徐光启那样,花更多的力气学习别人的长项,翻译西学,追求科学和真理,弥补自己的缺陷。
TIPS
⛪ 徐光启纪念馆

地址: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问卷调查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