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用名 *
密码 *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近期资讯

徐家汇源这个博物馆里只有有1、5号摄影棚,2、3、4号去哪儿了?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一楼,有一座5号摄影棚。在二楼,还有一座1号摄影棚,那么2、3、4号摄影棚都去哪里了呢?来听听82岁的老艺术家梁波罗先生讲讲上影过去的故事。

老艺术家:梁波罗

初到4号棚

1959年,梁波罗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他揣着毕业证书直接到了漕溪北路595号即今天电影博物馆所在,演员剧团的人告诉他,其他人都在4号棚拍戏。刚毕业的梁波罗,甚至还不知道摄影棚门口亮红灯是表示正在拍摄,不能入内。

 

等到绿灯亮起,梁波罗才进入4号棚,一看是一堂大景,这确实是一个造梦的地方,在有限的空间里,山、水、亭台、楼梯都可以一一搭建出来。

 

棚里正在拍摄的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纪片《聂耳》。梁波罗见到了演员剧团团长、也是女主角的张瑞芳,她正穿着象征炽热火焰的一身红,喊来了当时还是小孙的优秀演员孙永平接待更年轻的小梁,没有任何多余的仪式,梁波罗就这样加入了上影这支队伍。

当时上影的厂房还包括一座修道院,原来是徐家汇天主教圣衣院旧址,摄影棚分散在不同的厂房建筑里,2013年,圣衣院旧址按原貌重建为电影会所,上影制片厂原址则建成上海电影博物馆,几经岁月沧桑,保留了位置最合适的5号棚,其余2、3、4号棚均已拆除。

剧团如家人

在梁波罗的记忆里,沧海桑田四个字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美罗城的所在,是以前的徐汇剧场,上影人也曾在这里演出过若干场话剧,在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星火燎原》中,孙道临饰演一位革命者,梁波罗演他的B组(替补阵容),张瑞芳、上官云珠也有各自的B组年轻人。

梁波罗上台的机会并不多,只要逢他上台演出的时候,坐在台下的上官云珠就会用眼神指点他如何走位,后来还告诉他,鉴于舞台灯光的布置,要走到能让观众看得更清楚的位置。

 

让梁波罗铭记至今的,不仅是老前辈的言传身教,还有同事之间深切的感情。剧团搬到武康路395号后,每个星期五大家都要到剧团来学习。说是学习,其实就是像家人一般交流,国家大事、日常饮食、工作任务,无所不聊。

 

1992年说起来不远也不近,那年梁波罗得了一场凶险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ICU病房住了整整42天,当他病好时,同事告诉他,每周五例会第一件事情就是通报梁波罗的病情细节,每个人都替他捏着一把汗,这样的凝聚力,令人动容。

 

TIPS  

上海电影物馆里的摄影棚

1号摄影棚

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全媒体高清演播厅。现代化的影视拍摄装备,诠释着全媒体时代电影电视制作的发展趋势。在这里,可以更直观地体验现代化影视制作流程及功能强大的媒体环境。

5号摄影棚

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曾是上海影人的造梦空间,众多优秀影片在这里拍摄诞生。

2012年,5号摄影棚原样就地重建,内部改建成具有巨幅银幕、现代舞台灯光、音响系统的多功能厅,可用于新闻发布、电影首映、观众见面、盛大庆典等各种活动,是国内外影人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


海派之源

The Cradle of Shanghai-style Culture

问卷调查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