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ZI-KA-WEI”一词,既是法文也是上海话
发布时间:2019-12-10
位于徐家汇南端的“土山湾”,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所在,这里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诸多第一,同时,也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开近代上海乃至中国风气之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土山湾也是“上海话”与法语相融合的“标本”。
现存外文书籍
在现存的老照片和外文书籍当中,我们时常可以发现ZI-KA-WEI 的字样,这个正宗的“法语” 它的 发音, 正是源自正宗的上海方言 徐家汇。
文化是要通过语言传播的,从1883年到1950年,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土山湾出版了几本高质量的上海方言著作《松江方言练习课本》,就是其中的一本。
《松江方言练习课本》
1883,George Emest Morrison:LeCons ou Exercices de Langue Chinoise Dialecte de Song-Kiang (Zi-Ka-Wei, 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a L'orphelinat de T'ou Se-Ve)
《松江方言练习课本》一书中 ,实际记的是徐家汇地区的上海话,封面写明“ZI-KA-WEI” ,当时徐家汇地区属松江府所辖,且松江府城比当时的上海县城影响大得多,从书中所记的上海话和松江话差别最大的代词等,可以判断记的是徐家汇地区的上海话 。书中首次用接近法语读音的字母记录了天主教系统的上海方言音系, 前31课都是以句子形式排列的,32课起以段落形式排列,全书上海话都注音,并译成法文。课文涉及生活甚为深入,如31课是“中国烧法”,32课“西洋烧法”,36课“种田”,37课“养蚕”,38课“管园地”,39课“种菜”,40课“画法”,41、42课“画馆问答”。
书中,还用上海话记录了19世纪后期土山湾的生活、工作真实面貌,如到法华镇去购买农具,在“土山湾画馆”教学绘画和学生入馆、画画情况的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