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景区巡礼丨《泰西水法》有图有真相,圆明园造景也靠它~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末进士,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著有《农政全书》《甘薯疏》等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对我国水利科技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的《泰西水法》一书。
*泰西:旧泛指西方国家
《泰西水法》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P. Sabbathino de Ursis)学习西方水利,二人合译《泰西水法》全文共六卷。
《泰西水法》(再造善本)
《泰西水法》是一部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主要阐述取水工具、蓄水、寻水、辨水质及蒸馏提取药露诸法,及恒升(往复抽水机)、龙尾车(螺旋提水车)、玉衡(双筒往复抽水机)等水利机械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另有修建蓄水池和凿井的基本方法。书中除正文外,还配有相关图示说明。徐光启在这本书里还提及“欲求超胜,必须汇通,汇通之前,必须翻译。”
《泰西水法》为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古代关于农田水利科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四库全书》(泰西水法卷)
《泰西水法》曾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四库全书总目》中又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进行了分析,对水利学作了较高的评价,并明确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农政全书》刊行时,《泰西水法》亦被收入。《泰西水法》现留存有清末扫叶山房复明刻本。
据史料记载,圆明园水木明瑟一景的主体是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推动风扇供皇帝消暑的三间风扇房。该景建于雍正初期,雍正五年时奉旨将水法上翎毛风扇改做大一些。乾隆九年御制“水木明瑟”词序曰:“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籁遥闻,林光逾生净绿。” 这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造景的先例。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水木明瑟
【小贴士TIPS】
徐光启纪念馆
地点: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
相关阅读推荐